用责任守护红色热土 xL+_<*l%
中国石油在革命老区扶贫帮困工作综述 I+; :'&z<
今年五一,在贵州遵义习水县的“农村淘宝”服务站里,前来网购的村民络绎不绝。一些村民还带来自家的土特产,准备通过服务站进行网上代销。 L 0dC+`
I5<
cA0)kg
去年7月,在中国石油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班推动下,习水特色农产品与阿里巴巴“村淘”项目成功嫁接。“网货下乡、黔货出山”,电子商务的新风推动老区精准扶贫的开展。 57
'Qt(@
rDC1a<E@8
从援建龙马公路到引入电子商务,习水县的脱贫之路成为中国石油精准帮扶革命老区的一个典型。从资金投入到资源整合再到能力建设,10年来,中国石油精准施策、精准推进,上百个援建项目在革命老区深深扎根。 (O!aV%l^
F*nc t1"
守护民生 真情畅通幸福路 vo"|v`k
y}~N^
自然条件恶劣、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事业滞后,使革命老区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。 (By8%T&
e(#r>^ni
行路难、用水难、用电难、就医难,一个个大写的“难”字记录在中国石油帮扶老区的手册上。找对“穷根”,摸准路子,中国石油人与当地政府共同破解“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”的一道道难题。 E 0kQ?^
evLp9
在江西横峰、贵州习水等地,总长度达70多公里的通村道路,见证着中国石油改善民生的心路历程。石油人在习水县醒民镇修建的“龙马石油路”,是一条长达17公里的水泥公路,改善了19个自然村寨2万余人的出行难和发展难问题。“没想到我在有生之年能走在水泥路上。”一名70多岁的老大娘动情地说。 >E+ZHiw9g)
7bKR8JdK.
通村道路还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发展。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是横峰县司铺乡道路的真实写照。2012年,中国石油出资为司铺乡建设8.5公里通村道路后,这条当地人口中的“幸福路”带动了特色农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运输,周边县区的2万多人从中受益。 0Tf\B-~FO
o2DfVP[x
与出行难相比,解决饮水、灌溉难更为紧迫。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,2012年至2014年,中国石油先后在河南范县白衣乡等地开展安全饮水工程,不仅3万余人的喝水问题陆续得到解决,高含氟和苦咸水造成的头发、牙齿病变问题也逐渐好转。在横峰县,中国石油出资援建的农田灌溉项目先后帮助4个行政村实现了涝能排、旱能灌。 Z0q RH/yO`
2G]%GMgxN
路通了,水活了,虽然硬件的改善深刻改变了老区的脱贫生态,但看病远、看病难、看病贵不仅困扰着当地群众,更让石油人心急如焚。石油人在范县、台前县援建中医院,数万名群众实现了“门前就医”;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,组织医务人员巡诊,培训乡村医生。送医上门、送药入户……老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 -+97F<$\b
_n!9L
g-{
时刻把革命老区人民放在心上,石油人改变的是村容乡貌,收获的是民情民心。 ru,&eV=
oH$R_tk'.
融入老区 主动引领捧红特色经济 7\CR)H~=!
IGR7Tn9|C
对于扶贫工作而言,虽然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不完全等同于脱贫致富,但能够为当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。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举,中国石油积极融入老区经济社会建设,不断激发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。 z.r }^Bd
YD^X9
产业扶贫,精准扶贫的内涵更加凸显。多年的扶贫经历使中国石油深刻认识到,只有发挥好革命老区自身的资源优势,发展特色产业,才能真正加快致富脱困的步伐。 \/<0@I?
7={xP:>
习酒是习水地区家喻户晓的特色产品。近年来由于习酒销量萎缩,生产高粱的粮户愁眉不展。中国石油结合自身产业链开展精准帮扶,在习水设加油站服务网点,帮助习酒免费进驻便利店。近几年,习酒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粮户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。 4xL!Z.d
C-6SV@
资源禀赋是点,辐射带动成面。近年来,中国石油加大对重点革命老区的帮扶力度,实施上百个符合实际、长期受益的产业帮扶项目,发挥产业扶贫辐射带动作用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,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,还促进了农民增收。 Q L^ / a=
1JfX+7;P
守住革命的红色热土,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的长汀“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”项目,打造了央企与地方共建生态文明的新样板。长汀红壤土层薄、肥力差,水土流失异常严重。2012年至2015年,中国石油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,开展了1万多亩水保生态示范林建设,造林成活率高达98%以上。林区套种的2000多亩经济作物,年可创收300多万元。长汀示范林被当地人称作“不砍树也能致富”的“经济林”。 k`KGdi+i
Yor||
]
扶贫开发,架起了企地共同发展的桥梁,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。 #
0LEn0O_
!t$g,1I
创新理念 精准扶智激发原动力 YTc]q<Wd
<(RY1CD
多年来,在企业和地方共同推进下,老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。 & |